据彭博社11月19日报道,荷兰政府暂停了对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将其交还该企业的中资所有者。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周三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称,此次撤销赋予荷兰政府否决或修改安世半导体相关决策的指令,是一种“善意的表示”。

彭博社本月早些时候曾报道,若能确认安世半导体中国工厂的芯片交付正常,荷兰政府便准备采取上述交还控制权的举措。
报道称,这一举措标志着该争端得到大幅缓和。此次争端既凸显了全球供应链的国际化属性,也彰显出中国影响力的持续提升。
总部位于荷兰的安世半导体是全球最大的基础型芯片制造商之一,主要为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生产芯片。它的前身是荷兰恩智浦的标准产品部门,2019年被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收购。换句话说,安世半导体是一家中资控股的跨国企业。
当地时间9月30日,荷兰经济部下达部长令,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要求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运营冻结。紧接着,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裁决,暂停该公司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董事职务。
10月4日,中方宣布禁止安世半导体从中国出口产品。要知道,安世半导体近80%的产品都需要在中国封装测试,出口管制等于切断了其产品的全球供应链,导致欧美车企面临“缺芯”困局。
10月14日起,商务部调整稀土出口配额,对半导体制造必需的重稀土实施严格管制。一时间,荷兰的光刻机也陷入了“无土”困境。
这一套反制组合拳,出乎荷方预料,也让安世半导体全球芯片供应量锐减六成。
此前,中国商务部表示,中方坚决反对荷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行政手段直接插手企业内部事务。荷此举不仅违反契约精神与市场原则,还将严重损害荷营商环境,害人害己。中方同时注意到,荷兰相关法院10月14日公开文件显示,荷、美双方曾就“穿透规则”进行过沟通协调,美向荷提出更换安世半导体中方首席执行官及“调整治理结构”等要求,以免受“穿透规则”的制裁。
中方已就美“穿透规则”明确表达了立场,美此举严重冲击国际经贸秩序,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荷方此举则是美“穿透规则”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的明显例证。
美方的“穿透规则”是加害中企的始作俑者,希望荷方坚持独立自主,能够从维护中荷经贸关系、维护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坚持契约精神和市场原则,纠正错误做法,切实保护中国投资者正当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持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
荷兰政府叫停接管!安世半导体争端迎转机
荷兰政府最新表示,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并表示这是基于与中方“富有建设性”的谈判,也表示荷中谈判仍将继续。此前,这一争端引发的芯片短缺冲击了汽车供应链。
(德国之声中文网)荷兰政府11月19日表示,在与中国就芯片短缺问题进行了建设性的对话后,决定暂停对芯片制造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干预。这意味着中方所有者将重新获得公司的控制权。
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Vincent Karremans)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鉴于近期的事态发展,在和欧盟以及国际伙伴磋商后,他认为现在是暂停接管的“合适时机”。

这份也发布在社媒X(前推特)上的声明说:“在过去几天,我们与中国当局进行了富有建设性的会晤。对于中国当局采取的确保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芯片供应的措施,我们表示赞赏。我们将其看作是善意之举。我们将在下个阶段继续与中国当局进行建设性对话。”
安世半导体争端
这场围绕着安世半导体的争端导致汽车制造商所需的芯片面临短缺。
荷兰政府于9月30日接管了安世半导体,称此举是为了避免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将资产、资金和知识技术不当转移至外国实体的行为”。
安世半导体在荷兰生产大量芯片。但这些欧洲生产的芯片中,有70%在中国进行封装。
北京方面于10月4日停止了安世半导体成品的出口,但此后放松了这一限制。
这场围绕着安世半导体的争端导致芯片短缺,进而威胁到汽车供应链,造成生产放缓甚至停工。安世半导体是汽车行业所需芯片的主要供应商。
荷兰经济代表团访华前夕,中方明确表态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上周五(11月14日)在一则“答记者问”中,详述了荷兰政府的“不当干预”。声明说:“荷方强行不当干预,并托管一个100%控股的私营企业99%的股份,这种违背契约精神、不明智冲动的行径一石激起千层浪,才是造成全球半导体产供链动荡和混乱的恶源。”
此前,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在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他对荷兰9月30日决定接管安世半导体一事“毫不后悔”。中方上周五的声明对于卡雷曼斯此言表示“极度失望和强烈不满”,当时正值荷兰经济部高级官员代表团访华前夕。针对荷兰经济代表团这次访华磋商,目前没有更多消息传出。
荷兰经济大臣:中止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
【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当地时间11月19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社交平台X上发布声明称,荷兰政府决定采取建设性措施,中止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他表示,过去几天里,荷兰与中方进行了建设性的会谈,荷兰方面的举措旨在“展现善意”。
此前,荷兰强抢中资的安世半导体,引发全球汽车供应链“大地震”,使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的汽车制造商面临芯片供应危机。美国彭博社指出,卡雷曼斯的最新表态,意味着荷兰政府将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归还给了中国企业,有助于缓和荷兰与中国之间的争端。
卡雷曼斯在声明中称:“鉴于最近的事态发展,我认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步骤的合适时机。在与我们的欧洲和国际合作伙伴密切协商后,我们决定中止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措施。”
卡雷曼斯表示,过去几天里,荷兰与中方进行了建设性的会谈,“我们对中方为确保欧洲及其他地区的芯片供应所采取的措施持积极态度”。他称荷兰政府的最新举措旨在“展现善意”,将继续与中方进行建设性的对话。
他还向荷兰议会提交了信函,解释说:“据我所知,中国现在确实给予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公司出口管制豁免,这是一个重要进展。荷兰与中国进行的会谈也表明,中止干预有助于推动关于长期解决方案的外交谈判,同时保护荷兰和欧洲的公共利益。”
卡雷曼斯告诉荷兰议会,荷中双方本周已进行会谈,双方同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保持建设性对话。
不过,一名知情人士告诉彭博社,荷兰之所以愿意交还控制权,是因为暂停安世半导体CEO张学政董事职务的法院裁决现在仍然有效。荷兰NOS广播公司也指出,卡雷曼斯宣布中止干预,并不等于干预措施已被完全撤销,荷兰政府未来仍可以重启这些措施。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 美联社
9月30日,荷兰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援引《货物可用性法案》“强行接管”中国半导体领军企业闻泰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但直至10月12日才对外公开。
《货物可用性法案》是荷兰在1952年为“战时物资保障”制定的法律,最初旨在确保在战时或自然灾害期间能获得燃料、食品、药品等基本物资,允许政府在“关键产品或服务的可用性”受到风险时进行干预,甚至可暂时接管私营公司。这是荷兰首次启动该法案。
就在荷兰政府采取行动的前一天,当地时间9月29日,美国政府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被列入“实体清单”、持股超50%的闻泰科技子公司,追加同等力度的出口管制。
公开资料显示,安世半导体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是闻泰科技核心半导体业务基础,专注分立器件与逻辑器件。其前身是恩智浦半导体的一个部门,2017年独立运营,2019年被闻泰科技全资收购,现为闻泰科技全资子公司。2024年,安世半导体收入规模约147亿元,约占闻泰科技当年总营收的六分之一。
路透社指出,安世半导体的芯片虽然并非尖端产品,但其产量巨大,主要在德国汉堡生产,然后运往中国进行封装与组装工序,最终销往全球汽车行业,宝马和大众等汽车制造商均为其客户。
荷兰政府强抢中资企业的举措引发全球汽车供应链“大地震”,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的汽车制造商均面临芯片供应危机,多家汽车企业的工厂不得不调整生产计划。
当地时间11月8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马罗什·谢夫乔维奇在X平台上发文称,中方将豁免此前因安世半导体被强行接管而实施的严格许可要求,同意恢复向欧洲汽车行业供应关键芯片,前提是购买方承诺仅将这些半导体产品用于民用用途。
但欧盟官员警告说,尽管中方恢复芯片出口,欧洲汽车制造商和其他工业公司仍继续面临“毁灭性”的芯片短缺,这可能会在数周内导致全球生产线停工。

英国纽波特的安世半导体工厂 视觉中国
然而,面对自己一手酿成的大祸,荷兰政府依然嘴硬,还不断耍花招阻挠和干扰安世在华子公司的经营。直至当地时间11月13日,卡雷曼斯才表示,荷兰政府代表团将前往中国,寻求解决有关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公司的问题。
11月13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安世半导体问题发生以来,中方一直本着对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稳定与安全的负责任态度,与荷方进行了多轮磋商,并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来华磋商的请求。我们希望荷方展现与中方真诚合作的意愿,尽快提出实质性、建设性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采取实际行动,从源头上迅速且有效恢复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的安全与稳定。